烟台保税港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烟台综合保税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通知

日期:2021-11-03  访问次数:
字号: 分享到:

各部门、单位,区内企业:

《烟台综合保税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已经管委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烟台保税港区管理委员会

                                                                                                                                            2021年11月3日

(此件公开发布)



烟台综合保税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第一章  前 言

一、规划背景

烟台综合保税区于2020年4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在原烟台保税港区基础上整合优化而来,于9月24日正式开关运作。目前综合保税区东区围绕服务港口发展,培育形成了汽车和手机部件加工、仓储物流以及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等产业;西区依托富士康工业园,培育形成了电子加工产业链和保税物流业态。经过二十余年发展,综合保税区凭借特殊的政策功能优势,有力助推了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连续多年贡献烟台市近1/4的贸易额,带动了全市加工贸易的崛起。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谋划“十四五”发展,对推进新时代现代化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关于制定烟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烟台综合保税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二、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烟台综合保税区东区、西区,总面积6.18平方公里。其中东区位于烟台市芝罘区,面积3.92平方公里,四至范围为:东至港湾大道及海边,南至烟台港三号门及三突堤南护岸,西至环海路,北至沈海高速;西区位于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2.26平方公里,四至范围为:东至北京中路,南至苏州大街及杭州大街,西至嘉兴路及天津南路,北至白银河。

三、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以2020年为基期,“十四五”期限为2021年—2025年,远期展望至2035年。

第二章  发展基础和环境

一、发展基础

(一)发展优势

1、区位优势。烟台综合保税区位于山东半岛北部,与日、韩隔海相望(距离韩国235海里,距离日本529海里),东接烟台港,西临城市生活区,南距烟台火车站1公里,北与中国南北交通大通道沈海高速、烟台至大连的火车轮渡码头仅一网之隔,距烟台蓬莱国际机场仅需30分钟车程。

2、临港优势。烟台综合保税区是真正实现区港一体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烟台港无缝衔接,货物下船即可入区。

3、交通优势。海运:烟台港是中国十大港口之一,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个港口直接通航,开辟了与韩国、日本、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集装箱运输业务,以及至欧、美、澳、非等世界主要港口的外贸运输通道。空运:烟台空港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空港,与国内外 70个城市实现定期通航,空中航线数位居全国前列。公路:烟台综合保税区与烟大汽车轮渡码头相连,经此与中国东北公路网形成交汇,贯穿市区的主干道环海路穿行区外,东经高速路直达威海,南与济青、西与沈海高速公路相接深入内地,通达全国。铁路:烟台综合保税区距烟台火车站仅1公里,铁路与全国联网,与港区仅一网之隔的烟台至大连火车轮渡,是连接山东半岛和东北三省、沟通欧亚大陆桥的交通枢纽。

4、政策优势。保税:区内与境外之间进出的货物予以保税;与其他保税监管场所之间往来的货物实行保税监管;区内货物不设存储期限。免税:境外入区货物免征进口关税和海关代征税;区内运往境外货物免征出口关税;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综保区与其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流转货物不予征税。退税:出口货物和部分入区使用物品“入区即退税”和“入区即结汇”;区内物品更换国产零配件可退税;区内企业生产出口货物所耗用的水、电、气,准予退还所含的增值税。免证:综合保税区与境外之间进出的货物不实行进出口配额、许可证件管理;区内商品展示免于办理展览审批手续,区外展览办理暂时进境手续。同时:区内企业享受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保税研发、保税检测维修、保税文化、融资租赁等综合保税区21项政策,优先复制推广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四自一简”监管制度等27项自贸区中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有关的创新政策。

5、服务优势。区内设有海关、工商、税务、银行等驻区服务机构,对入驻企业实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基本形成“一刻钟”业务圈。

(二)发展成效

“十三五”时期,烟台综合保税区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821亿元,实现公共财政收入3.49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5.28亿元,年均增长6.8%;完成实际利用外资1.1亿美元,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60.4亿美元,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位于全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前列,其中东区外贸进出口年增幅在10%以上。全区新增注册企业414家,其中外贸进出口实绩企业86家,规模以上企业18家,省级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企业2家。开展欧亚班列进保税、铜精矿保税混矿新模式,先后获批跨境电商海运直购进口试点、国家跨境电商零售保税进口试点;复制推广26项自贸区中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有关的创新制度。保税港区二期封关、转型综合保税区工作高效率高质量完成;园区改革顺利推进,改革成果逐步显现,全面激发了凝聚合力、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二、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进入新发展阶段,烟台综合保税区的发展面临新机遇新挑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综合分析,“十四五”时期将是烟台综合保税区厚积薄发、乘势而上、大有作为的关键时期,开启建设国内一流综合保税区新征程,各种积极因素加速集聚。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加速推进,为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三核”之一、山东自贸试验区“三区”之一、中韩产业园“三园”之一、济青烟国际招商产业园“三园”之一的烟台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从烟台综合保税区的发展环境来看,面临领导重视、政策叠加、融合发展、改革创新等一系列重大机遇。同时也要看到,我区发展仍处在转型升级的紧要关口,新旧动能转换任务依然艰巨,“四新”经济还没有形成稳定支撑;我区新业态、新模式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规模,对主要经济指标的带动能力不强;外贸进出口总额在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排名面临标兵渐远、追兵迫近的局面;人才制约园区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凸显。面对新机遇新挑战,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加快综合保税区创新升级,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综合保税区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加工制造中心、研发设计中心、物流分拨中心、检测维修中心、销售服务中心。

第三章  总体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省委“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目标导向和烟台市“率先基本建成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发展定位,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开放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统筹安全和发展,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构建新产业格局,加快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加快提升管理服务效能,为全市基本建成质效双优的制造业强市、富有特色的海洋经济大市、充满活力的宜业宜居宜游城市和更具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十四五”时期烟台综合保税区的建设发展,要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使综合保税区的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市广大人民群众。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更大力度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破除制约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改革开放举措,持续释放改革红利、政策红利、制度红利,增强发展动力。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对各领域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加强政策协调配合,推动内外协同联动,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全面协调推进现代化建设。

三、发展定位

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积极对标国内先进综合保税区,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加工制造中心、研发设计中心、检测维修中心,物流分拨中心、销售服务中心,努力打造全市港产城一体化核心功能区、山东新一轮对外开放新高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

四、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全区外经贸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经济运行质量效益持续提高,政策创新和功能拓展不断深化,税收增长与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综合服务配套全面完善,港产城一体化核心功能区地位基本确立,“五大中心”建设成效显著,主要指标在全省海关特殊监管区中名列前茅。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到二〇二五年,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迈上1300亿元台阶,其中东区外贸进出口确保达到260亿元,力争突破300亿元;跨境电商进出口突破50亿元,实现税收1.2亿元,不断巩固在全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的领先地位,综合实力在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位次不断前移。

——政策功能更为齐备。国务院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21项政策全面落实,国际贸易、国际航运、保税物流、外贸口岸等功能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每年争取1-2项国家级政策试点获批,搭建起功能更加完备、辐射带动更加明显的政策高地。

——产业业态更具特色。加工贸易、仓储物流等传统业态能级不断提升,跨境电商、保税研发、检测维修、融资租赁、保税展销、保税文化、服务贸易等新业态蓬勃发展,中国(烟台)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核心区、日韩特色商品集散中心、欧亚班列海铁联运集结中心基本建成。

——贸易投资更加便利。面向中日韩自贸合作的制度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港区物流成本逐步降低、通关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口岸管理服务更加高效,贸易自由、投资便利、金融开放、监管高效的制度框架和规则体系初步形成。

展望二〇三五年,紧紧围绕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省将基本建成新时代现代化强省、我市将率先基本建成新时代现代化强市的远景目标,烟台综合保税区必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建成全国一流海关特殊监管区。届时,全区外贸进出口将突破2600亿元,亩均进出口达到2800万元,开放型经济更加活跃,国际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竞争新优势更加突出,率先形成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基本建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运作规范、模式新颖、效益突出、全国一流的现代化综合保税区。

第四章  优化空间布局

“十四五”期间,综合保税区将全面贯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深入实施全域统筹、内外联动、点面结合的区域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功能业务拓展和产业集聚要求,构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确保一批重要项目、主导产业、优质企业落地。

一、优化东西两区空间布局

(一)东区

立足综合保税区打造“五大中心”的目标定位,合理规划功能片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加快引导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推进园区品质提档升级。到2025年,东区核心功能和辐射能级显著增强,成为引领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1、加工制造片区

位于综合保税区西北区块,主要布局发展先进保税加工产业,建设电子信息、汽车部件、葡萄酒、珠宝加工、粮食饲料加工等五大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主要发展智能终端、新型显示、精密元器件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链;汽车部件产业园主要布局汽车保税研发测试、关键零部件、车用装饰材料、车联网设备等产业集群;葡萄酒产业园主要发展进口葡萄酒保税加工等特色产业;珠宝加工产业园主要培育打造珠宝、钻石、黄金等设计加工、保税展示、销售服务产业链;粮食饲料加工产业园重点打造以进口玉米、小麦、鱼骨粉为原料的高品质动物饲料产品产业链等。

2、现代物流片区

位于综合保税区东部区块,包括码头作业区及码头后方堆场,总面积约3.22平方公里。其中,烟台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用地0.78平方公里,主要布局航运服务、集装箱港口增值、保税物流、国际中转集拼等重点功能;烟台港码头及货场用地2.44平方公里,主要发展大宗商品交易、全球矿产品保税混配、期货保税交割、汽车保税存储和展示分拨等新兴业态。

3、国际商务片区

位于综合保税区北部区块,与海上世界规划三突堤建设中央商务区、四突堤打造康养新城相衔接,重点布局发展国际贸易、医疗健康产业。依托跨境电商产业园、进口商品展示中心、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等重要平台,重点发展进口保税展示交易、跨境电子商务、保税文化、离岸和转口贸易等国际贸易产业;依托医药健康产业园,大力发展日韩药品和医疗器械进口、医疗健康服务等业态。

4、新兴产业片区

位于综合保税区西南区块,主要布局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业。引导区内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延伸保税研发、检测维修、服务外包等新业态,布局研发设计中心、检测维修中心;充分利用港口航运、海洋装备制造、大宗商品交易等载体基础,积极培育航运金融、供应链金融、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金融服务产业。

5、综合服务片区

位于综合保税区西部区块,临近港区卡口布设,打造园区的 “服务大厅”与“神经中枢”,为驻区企业提供通关、口岸查验、行政审批、税务办理等功能齐全的全方位政务服务,进一步提升综合保税区管理效率,提升园区服务质量水平。

图2  东区空间功能布局图

图3  东区产业规划布置图

(二)西区

西区重点布局发展保税加工、跨境电商、保税仓储分拨、国际中转、商品展示、国际采购分销等功能性业务,形成以高端电子信息加工为主、保税物流与跨境电商为辅的产业格局。园区重点建设专业物流分拨中心和大型综合查验场站,配套完善的物流仓储设施和成熟的业务操作流程,实行海关、税务、市场监管等口岸部门集中办公,为企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一条龙”综合服务。

图4  西区空间功能布局图

二、完善基础配套

围绕产业发展,加强港口、交通、仓储、监管、配套等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综合保税区功能配套体系,加快推进保税大厦规划建设,构建综合保税区发展载体,增强对外吸引力。

港口。遵循烟台市及烟台港相关总体规划,全面提升港口基础配套设施,淘汰落后生产设施,进行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改造,全面提升作业效率,强化安全管理,构建智慧港口。

交通。加强综合保税区公路网系统规划,着眼于远期港口功能调整,研究港区公路运输系统与城市交通系统分离,减少二者交叉影响,提升运输效率、实现节能减排,结合环海路改造工程,打通区内疏港路与沈海高速连接瓶颈。

铁路。加强综合保税区铁路网系统规划,充分发挥综合保税区内部建有铁路运输设施的优势,积极发展海铁联运,拓展烟台综合保税区的腹地范围,适时启动集装箱铁路运输场站建设。

场站。依托港口及临港优势,规划建设港口物流服务配套中心,完善和提升集装箱堆场、散货堆场、园内中转站等集散场站的基础服务能力。

仓储设施。“十四五”期间安排专门资金,加大对厂房和仓储设施改造升级力度,为项目落地提供支撑,规划建设新的保税仓库,持续优化区容区貌。

监管设施。组织实施园区服务设施改造工程,用于项目载体建设、基础设施升级、监管基础设施改造、信息化设施改造,进一步提高卡口信息化管理水平。

给水排水工程。加强给水、排水能力,完善区内水厂和配套管网建设,改造提升区内供水、排水处理工艺。建设资源节约型园区,降低水资源需求量,充分利用非常规水源,利用深度处理达标以后的中水作为码头作业区内清洗集装箱、港区冲洗道路、绿化及消防用水,区内主要道路预留中水管位。完善排水管线,雨、污水管网根据地势设计,靠重力流动,污水管网自南向北收集,并入环海路市政污水管网。

电力工程。完善区域供电网络,优化电网结构和组团化布局,着力加大跨区域输电通道与输配电网建设力度,完善输变电基础配套设施体系,确保供电安全稳定可靠。综合保税区内大型公建和工业企业根据负荷及用电需求,设置相应等级红号专用变电站,推进港口码头配套岸电系统。

三、强化协同联动发展

区域协同联动。积极推进区港一体发展,实现综合保税区政策功能与港口经济高效衔接,形成区港联动、区港一体、区港共赢的发展格局。充分发挥综合保税区政策功能优势,支持烟台港做大做强保税转口、贸易物流和国际中转等业务。积极探索建立区、港开发主体之间利益共享机制,统筹推进欧亚班列海铁联运集结中心、环海路整修、监管基础设施改造等项目,全面提升港区设施功能。借鉴自由贸易试验区口岸监管和政策创新经验做法,共同推进口岸营商环境优化和“智慧口岸”建设,进一步提效、降费、优服,打造开放、透明、高效、质优的国际一流港口口岸。强化综合保税区东西区协同联动,实现保税仓储资源高效利用和共建共享,构建起两个片区协同发展、错位发展、融合发展新格局。

保税政策资源辐射联动。立足自身政策功能优势,联合中韩(烟台)、中日、中德产业园和自贸区烟台片区等“四园两区”特色开放平台,打造全市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与福山回里保税物流中心在信息、政策、平台、业务等领域深度合作,结成战略发展共同体,培育发展大宗商品、进口造纸原料保税物流分拨业务,打造立足胶东、辐射全国、影响全球的造纸原料集散地。依托齐鲁泉源出口配送型出口监管仓,充分放大综合保税区政策辐射带动效应,推动烟台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保税大厦建设,将其作为综合保税区探索投融资、商贸、研发、金融创新的重要载体,着力打造集金融服务、现代商务、高端商业于一体的产业服务平台,构建起区内区外联动发展的新样板。

与大项目协同联动。推动与海上世界项目同规划、同政策、同资金,在海上世界控制性详细规划框架下,科学布局与海上世界项目相衔接的国际贸易、医疗康养、供应链金融等前沿产业,吸引高端业态聚集发展,新建贸易总部、跨境电商产业园、仓储物流中心等商业服务业设施,着力打造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核心功能区。紧密对接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为筹划建设综合保税区、打造我国重要的油品等大宗商品储运加工中转基地提供政策支持。

第五章  建设政策功能新高地

全面落实国务院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21项创新政策,进一步加大新试点争取和新功能拓展力度,擦亮政策功能高地“金字招牌”,为加快综合保税区产业优化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一、用足用好已落地政策,深度释放政策红利

对21项政策中已经在区内实施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提前适用政策、委托加工、“四自一检”、促进研发创新、简化进出区管理、便利货物流转、开展检测维修、促进跨境电商发展、推广创新制度等10项政策,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和解读力度,确保政策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推动企业灵活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减少成本、提升效率、拓展市场,充分享受综合保税区的政策红利。

二、加快补齐政策需求短板,成熟一项落地一项

按照“成熟一项落地一项”的原则,对于需招商引资寻求项目支撑的促进内销便利、建设创新高地、优化信用管理、支持医疗设备研发、促进文物回流、支持再制造业、创新监管模式、发展租赁业态、支持服务外包等9项政策,将加大力度招引对政策需求强烈、具有发展潜力和产业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优质企业入区发展,待对区内产业和企业逐步引导、新功能逐步培育,创造条件后加快推动政策落地。

三、积极争取新政策试点,培育综合竞争新优势

1.跨境电商药品和医疗器械进口试点。依托烟台生物医药产业优势,联合国内知名专业公司,积极争取跨境电商药品和医疗器械进口试点,将烟台打造成日韩药品和医疗器械进口集散的重要口岸。

2.汽车整车进口口岸。依托烟台港商品车滚装物流优势,积极申办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发展面向日韩的汽车进口服务平台和集散港,在综合保税区打造汽车整车进口保税存储、展示中心。

3.进境水果指定监管场地。以齐鲁泉源等骨干企业为依托,加快申办进境水果指定监管场地,不断拓展特定商品进口口岸功能,打造进口水果物流分拨中心。

4.期货保税交割。进一步优化口岸物流功能形态,积极争取申建期货保税交割库,培育发展原油、天然橡胶、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期货保税交割业务,加快建设区域性物流供应链中心,助推我市期货市场对外开放。

第六章  建设创新型五大中心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为主攻方向,实施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培育跨境电商、研发设计、检测维修、保税展销、融资租赁等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推动加工制造、仓储物流等产业结构优化和新旧动能转换,构建以新业态新模式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五大中心”产业格局,为建设业态丰富、产业链齐全、优势产业集聚、充满发展活力的创新型园区奠定坚实基础。

一、加工制造中心

聚焦电子信息、汽车部件、葡萄酒、珠宝黄金、粮食饲料加工等5大优势产业,强化要素支撑,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先进保税加工制造产业集聚区。到2025年,争取加工制造优势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600亿元。

电子信息。以富士康、韩凯尔、格润时代等骨干企业为支撑,重点突破高端保税加工产业,培育延伸智能终端、新型显示、精密元器件产业链,打造完整的通讯设备、消费电子产业集群。加快布局物联网、新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智能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引进行业领军企业,培育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汽车部件。以杜奥尔、利时德、但马、诺华等骨干企业为依托,在巩固汽车部件加工制造优势的基础上,推动企业引进技术、突破发展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轻量化材料、车联网设备等高端产品,同时支持引导产业链向零部件检测维修、汽车保税研发测试等纵向延伸。

葡萄酒加工。以宝达、杰仕、菲斯特洛等骨干企业为支撑,综合运用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委内加工等政策,创新进口散装葡萄酒保税加工模式,着力培育葡萄酒、白兰地、威士忌等专精特色产品,推动葡萄酒加工贸易产业向优质、高端、集约化方向发展。

珠宝黄金加工。以高迈思、全球视野等骨干企业为依托,加快建设珠宝黄金保税加工产业园,重点发展珠宝、钻石、黄金加工,推动黄金珠宝个性化定制,打造享有一定国内知名度的黄金珠宝加工基地和珠宝文化创意设计中心。

粮食饲料加工。以烟台港现有的粮食饲料深加工产业基础,依托港耀、海大、聚天、润青、达利成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以玉米、小麦、进口鱼粉、骨粉等为原料的水产饲料、禽料等动物饲料产业,打造集贸易、加工、仓储、销售于一体,覆盖华北、东北地区和日韩的动物饲料生产中心。

二、研发设计中心

依托综合保税区现有加工制造产业基础,积极引导企业建链、强链、延链、补链,向上游拓展研发设计链条,打造具有综合保税区特色的创新创业平台。

搭建开放式科创载体。依托区内楼宇资源建设科技创新创业基地,积极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孵化平台,吸引一批高端创新创业团队,加快融入全球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产业体系,推动综合保税区创新发展。

打造保税研发中心。结合烟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依托富士康、中集来福士、万华等全市龙头企业,探讨在综合保税区设立保税研发、设计、测试中心,利用保税研发政策降低企业进口成本。有序吸引一批跨国公司和国内企业研发型总部或技术服务中心入驻,探索建设若干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工业设计中心,搭建服务于全市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研发、工业设计等公共服务平台,培育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保税研发龙头企业与潜力企业。

三、物流分拨中心

充分发挥综合保税区政策功能优势,服务烟台港建设“一带一路”沿线重要港口、东北亚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国家综合运输体系重要枢纽,重点建设大宗商品分拨基地、“欧亚班列”海铁联运集结中心、全球矿产品保税混配中心、冷链物流集散中心。

大宗商品分拨基地。发挥港口优势、功能优势、仓储物流和前店后仓优势,依托江铜国兴、恒邦冶炼等龙头企业,研究论证建设铜精矿、铁矿石等若干大宗商品进口分拨中心、国际中转基地,着力引进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形成较大的集散业务规模,在全市、全省乃至环渤海地区占据较大份额。

“欧亚班列”海铁联运集结中心。依托烟台港、综合保税区、“齐鲁号”欧亚班列始发站叠加优势,深入参与连接东北亚-中东欧国际海铁联运通道建设,创新与日韩港口联动,推动日韩过境业务与欧亚班列结合,吸引回程货物在综合保税区内集聚分拨,打造欧亚班列海铁联运集结中心,引导外贸市场向“一带一路”、区域全面伙伴关系协定(RCEP)国家拓展。

全球矿产品保税混配中心。以江铜国兴、恒邦冶炼、山东招金、国大黄金等矿产加工企业为依托,在深化“混铁”、“混油”、“混金”和“混煤”,做大保税“混铜”规模的基础上,加快突破“混银”业务,将综合保税区打造成“全球矿产品保税混配中心”。

冷链物流集散中心。依托进口肉类、冰鲜、活鲜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优势,重点发展进口肉类、海产品冷链物流服务。积极完善集装箱冷链装卸、检验检疫设施,发展分拣、包装、配送环节的全程冷链,推进特色冷链产品品牌建设。

四、检测维修中心

以烟台电子信息、海工装备等先进制造业为依托,借助综合保税区政策优势,培育发展若干全球保税检测维修龙头企业。

搭建检测维修支撑平台。制定完善检测维修业务监管服务流程,引进本土品牌企业在区内自建或合作建设全球检测维修服务中心,为开展检测维修和再制造业务提供有力支持。

做大做强检测维修业态。依托中集来福士、富士康、杰瑞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海工装备、船舶、电子信息、工程设备等产品全球检测维修业务。在此基础上,积极引进飞机部件、轨道交通、高端医疗器械等行业重点企业在综合保税区开展全球检测维修业务,推动全球检测维修业务规模化发展。

五、销售服务中心

按照“扩大总量、优化结构、补齐短板、提档升级”原则,优先发展服务贸易,重点培育发展跨境电商、保税展示交易、跨境金融、医疗健康等四大跨境服务贸易业态,争取到2025年服务贸易进出口占全区外贸比重达到25%。

跨境电商。以跨境电商1210综合服务中心为载体,加快建设9610跨境电商综合性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形成进出口双向、全模式运行的跨境电商发展格局。重点建设“一园两基地”(跨境电商产业园、跨境电商企业孵化基地、跨境电商人才培训基地),吸引菜鸟网络、多多国际、顺丰跨境仓等大平台入区发展,新引进跨境电商产业链龙头企业10家,打造中国(烟台)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核心区、国家级跨境电商示范区。创新跨境电商综合监管服务模式和管理制度体系,复制杭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六体系两平台”建设经验,建设涵盖数据采集、公共服务、交易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实现部门间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构建具有烟台特色的跨境电商产业链和生态圈。

保税展示交易。依托烟台港日韩集装箱班轮航线优势和深入腹地市场的电商平台资源,引进高能级国际贸易商,建设电子产品、汽车、酒类、食品、生鲜、创意家居用品、化妆品、医疗保健等产品品牌展示体验中心,打造广辐射、优布局的区域性进口商品采购、分销与直销基地。加强与市区及内陆区域消费中心合作,以物联网、大数据为支撑,布局区内区外联动的保税展销中心,实现“区内仓库”和“区外店铺”联动运作,全面叫响“保税、保真、保价、保快、惠民”的跨境电商品牌。推进保税文化展示贸易基地建设,引进一批文化艺术品展贸企业和文化产品拍卖等中介服务机构,搭建国际艺术品展示交易平台。

跨境金融。围绕保税产业链发展需要,吸引多元化金融机构入驻,探索发展航运金融、供应链金融、贸易结算、商业保理等业务。以中集来福士、渤海轮渡等骨干企业为依托,推动发展钻井平台、船舶等海洋装备融资租赁业务,在此基础上,积极拓展高端装备、医疗器械设备等融资租赁业务。

医疗健康。充分发挥综合保税区医疗设备研发和跨境电商政策叠加优势,加快建设跨境电商医药健康产业园,吸引国外知名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商、贸易商、销售商集聚发展,打造医药进口贸易示范园区。加强与海上世界四突堤康养新城规划的对接联动,探索日韩医疗企业在综合保税区内设立合资医疗服务机构,开展专业医疗服务。

第七章  建设可持续发展绿色园区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推行低碳化、循环化、集约化发展方式,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行绿色低碳生产方式,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一、统筹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

以园区环境容量和承载能力为基础,建立健全园区建设发展“绿色”评价指标,推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符合生态环保要求。引进落地项目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坚决杜绝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益项目,加强园区日常运营管理,切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二、推行绿色低碳生产方式

按照减量化、替代化和循环化要求,以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生态环保为抓手,大幅度降低能耗、碳排放、地耗和水耗强度。从企业、企业集群和社会三个层面,通过结构性减耗、产业链减耗和制度性减耗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建设,实现园区的物质集成、能源集成、水资源集成、土地资源集约和信息集成。同时,严格执行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建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批联动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鼓励利用生物能源等可再生能源,推广太阳能蓄能和电热综合利用等能源,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占全区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

三、促进发展循环经济

突出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对综合保税区加工制造、中转贸易、物流等环节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再利用,主要包括余热利用、中水回用,零部件和设备修理和再制造以及废金属、废塑料、废纸张、废橡胶等可再生资源替代原生资源、再生材料替代原生材料等资源化利用等,以“低”替“高”、“旧”代“新”的合理替代,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第八章  建设稳定和谐平安园区

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的有机统一,把安全发展贯穿园区经济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有效化解各类风险,塑造安全发展环境。

一、坚定维护政治安全

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忧患意识,强化斗争本领,全力捍卫国家政治安全工作,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二、确保经济安全运行

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分析和经济安全风险研判,实现重要产业、基础设施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健全金融政策体系,综合施策处置企业流动性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涉众经济犯罪,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加强区内冷链加工及物流企业疫情防控力度,健全驻区机构联防联控机制,科学研判疫情输入风险,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设,严守国门第一道关。

三、坚守生产安全底线

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深化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精准治理和系统治理,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常态化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和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完善应急管理措施,加强应急物资保障,提升应对突发事件处置能力,持续保持“零事故园区”工作目标。

四、打造网络安全环境

健全网络安全机制,制定相应管理制度,保障园区网络安全运行,强化网站日常管理,防止出现网络信息安全事件,打造具有良好安全性、可扩充性和智能性信息网络平台。全面落实网络安全保护措施,加强对园区网络设备的物理保护、防火墙使用及软件保护,从整体上打造电子商务网络安全生态链。

五、维护园区社会稳定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司法调解联动体系,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理的矛盾综合治理机制。扎实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常态化化解劳资纠纷。健全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统筹做好舆情管控,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第九章  加强规划实施保障

为保障“十四五”规划目标顺利实施,从加强统筹协调、健全工作机制着手,立足实际、着眼未来、强化保障、推动落实,确保规划实施有主体、有抓手、有成效,充分调动各项有利要素,顺利实现任务目标。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园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组织功能,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在综合保税区落地生根。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定不移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对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加强激励保护,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与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相匹配的专业能力。

二、强化机制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综合保税区“十四五”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建立以五年规划为依据的年度实施计划制度,根据规划逐年分解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形成“十四五”规划逐年落实、动态实施的机制,小组主要成员及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将规划确定的相关任务纳入本部门年度计划,落实责任,定期检查,定期评估,确保规划目标的全面顺利实现。

三、落实要素保障

完善政策体系推进转型升级,围绕促进政策落地、探索政策创新、争取政策试点,抢抓战略机遇,加强政策引导的前瞻性。加强资金保障,探索多渠道融资,采用“政府财政扶持+公司化运作”模式,引入社会资金,发展航运金融、供应链金融、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服务,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重视打造人才队伍,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落实好干部标准,以提高治理能力为重点,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和保护机制,保持专业团队的稳定性和积极性。

四、健全考核评估

围绕产业集聚度、创新能力、投资效益、经济效益、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园区督办和绩效考核机制,建立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考核评估机制,确保工作责任落实到位,加快形成激励约束机制;综合运用国家、省、市各级考核体系评估结果,充分发挥考核评估的推动作用,促进各项工作和政策措施的有序实施。


政策解读:烟台综合保税区 政策法规 【文字解读】关于《烟台综合保税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解读 (yantai.gov.cn)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